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针对心血管疾病隐形杀手–脂蛋白(a)[Lp(a)]的最新研究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针对心血管疾病隐形杀手--脂蛋白(a)[Lp(a)]的最新研究

朱自强 医生

看医生、做年检后一个耳熟能详的指标就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医生往往会根据其数值以及综合考虑其它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后决定是否进行药物治疗以降低LDL。事实上,除了低密度脂蛋白LDL外,人们对另一个独立且强效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脂蛋白(a)[Lp(a)]这一特殊血脂成分知之甚少。Lp(a)与遗传密切相关,在常规体检中往往被忽略,然而它却也是真正心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

3月30日,一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关于使用基因靶向疗法–干扰RNA(siRNA)基因沉默疗法治疗降低Lp(a)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让大家对这个当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又多了更多期许。本文将简单介绍Lp(a)以帮助读者了解Lp(a)的真面目,掌握保护心血管健康的关键知识。

什么是脂蛋白(a)?

脂蛋白(a),简称Lp(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脂蛋白,由肝脏合成并在血液中循环。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结构上看,Lp(a)类似于我们熟知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但它有一个关键区别:额外附着了一种称为载脂蛋白(a)[Apo(a)]的粘性蛋白质。这种独特的结构使Lp(a)比普通LDL更具致病性,Apo(a)的”粘性”特性让它更容易附着在血管壁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

与常规血脂指标不同,首先,Lp(a)的水平几乎完全由遗传决定,受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极小。其次,由于其特殊结构,Lp(a)通过双重机制危害心血管健康,不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且增加血栓风险。可见,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心血管危险因素,Lp(a)不像常规血脂那样容易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来调节,这使得早期识别高风险个体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脂蛋白(a)的检测与诊断

人体内,Lp(a)的浓度范围差异极大,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一般认为5岁以上的儿童就已达到了成年人体内的Lp(a)的水平。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3年关于Lp(a)指南,认为Lp(a)的正常值为低于30mg/dL,而估计全球人口的20-25%的Lp(a)均高于正常范围。在实际临床中,Lp(a)检测的可及性仍存在挑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在内,检测Lp(a)水平并不是常规体检筛查胆固醇的一部分。随着对Lp(a)认识的深入和检测技术的进步,这种情况正在逐步改善。作为一种稳定且强效的遗传风险标志物,Lp(a)检测能够帮助识别那些看似健康但实际上高风险的人群,使他们有机会早期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Lp(a)水平在出生后就基本确定,终生保持相对稳定,不受年龄、性别或绝经状态的影响。因此,如需检测,终生只需一次便可。

降低Lp(a)的治疗

目前有多个在不同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来降低Lp(a)这一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包括最新发表的基因靶向治疗利用小干扰RNA(siRNA)基因沉默治疗,显示出显著降低Lp(a)水平的潜力。礼来公司的长效降Lp(a)的药物Lepodisiran在一次注射后6个月内将脂蛋白(a)(Lp(a))水平平均降低了93.9%,而且作用持续长期(12个月维持近95%)[1]。这些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们正进入精准靶向Lp(a)的新时代。

综上,目前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常规的医学监测仍是管理心血管健康的关键。随着医学发展,Lp(a)检测很快有望成为心血管风险评估的常规组成部分,为精准医学时代的心血管预防提供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Steven E Nissen, Wei Ni, Xi Shen, et al. ALPACA Trial Investigators. Lepodisiran — A Long-Duration Small Interfering RNA Targeting Lipoprotein(a). N Engl J Med. 2025 Mar 30. doi: 10.1056/NEJMoa2415818

以往文章回顾

  1. 禽流感蔓延、鸡蛋紧俏,吃鸡蛋还安全吗?
  2. 从病人角度如何怀疑链球菌性咽喉炎?
  3. 肺癌宣传月–看美国肺癌筛查近半个世纪的变迁史
  4. 最好的糖尿病药
  5. “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停药后是否会反弹的科学依据
  6. 出国旅游,除了攻略,必须了解的医学知识……
  7. FDA批准首个结直肠癌筛查的血液检测
  8. 从强制到自愿的婚前体检– 看美国百年婚检历史
  9. “不老神器”NMN–是科学?是神话?
  10. 还在打每年一次所谓的“过敏针”吗?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过敏针
作者:朱自强医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以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Brookdale医学中心完成內科住院医师培训,获得美国内科学会专科(ABIM)和美国肥胖医学专科(ABOM)文凭。朱医生曾在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癌症研究所(NCI)从事多年博士后研究,期间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和作过多次会议报告。朱医生目前是艾姆赫斯特医院以及纽约长老会皇后医院的主治医师,同时也是美国华人医师会ACAP的现任主席。朱医生在纽约法拉盛开设备私人诊所,位于37-12 Prince St Ste 8D, Flushing NY 11354, 电话718-888-0722, 为社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