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杀手”丙型肝炎HCV筛查知多少—-美国HCV筛查临床指南的变迁
“沉默杀手”丙型肝炎HCV筛查知多少
—-美国HCV筛查临床指南的变迁
朱自强、刘伟医生
大家知道中国是乙肝大国,很多人闻乙肝色变。殊不知除了乙肝,还有一种知晓率低、检测率更低的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HCV),同样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约有7100万人感染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统计全美丙肝患者在2016年就多达240万,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丙肝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很多丙肝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这给疾病的早期诊治带来很大的困难。所幸自2014年开始,丙肝的治疗取得全面的突破,目前使用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疗法(DAAs)能够使98%以上的丙肝感染者得到治愈,然而要战胜这个感染隐匿性极强的“沉默杀手”,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筛查检测作为HCV预防和治疗的起点,主要是检测其抗体(阳性则需要进一步检测其病毒量)。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于2020年3月份开始分别更新了关于丙肝的最新筛查指南,建议针对18岁以上的所有成年人无论是否具有高危因素均进行丙肝的普查,这无疑在抗击丙肝的征途中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丙肝HCV的传播途径
HCV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包括共享针头注射吸毒、输入未经筛查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性传播等。HCV也可通过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接触进行传播,比如洗牙、纹身、美容、修甲等过程中出现的皮肤破损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HCV不会通过母乳、食物或水传播,也不会通过与感染者拥抱、接吻以及共同进食等而传播。
HCV基因极易变异而对疫苗的研发带来极大的挑战,目前全球尚未有针对丙肝的有效疫苗。
最新关于丙肝HCV的临床筛查指南
美国USPSTF和CDC分别于今年3-4月份更新了对于丙肝筛查的临床指南,建议进行普查丙肝。两指南稍有区别,USPSTF建议筛查的年龄为18-79岁之间;而CDC则建议18岁以上的所有成年人。当然倘若有高危因素,则任何年龄段都建议进行筛查。
近年来丙肝HCV筛查的临床指南变迁
-1998年CDC基于高危因素的筛查指南。HCV的高危因素定义为:曾经或现使用注射吸毒者;1987年前接受凝血因子输血者、血透者以及持续转氨酶升高者;1992年7月前接受过输血或器官移植者;医务工作者以及丙肝孕妇生出的孩子。
该基于风险因素的筛查指南具有很多的局限性。在美国,约50%的慢性丙肝患者为无症状患者,这些人往往并不能及时进行筛查而未能进行及时诊治。在指南实行后的几年时间内的一系列研究发现HCV的筛查率一直很低。同时,期间大型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美国在1945-1964年“婴儿潮”时期出生的患者占了丙肝病人的81%,而且该年龄段丙肝患病率是其它年龄段的6倍以上。旨在加强HCV的筛查,CDC在2012年更新了基于出生年龄的丙肝筛查临床指南。
-2012年CDC基于出生年龄的筛查指南。其建议筛查1945-1965年出生的人群。大量的模型分析显示,与基于高危因素的筛查指南相比,该基于年龄的筛查会减少丙肝相关的死亡以及降低总体的医疗费用。该临床指南实行的几年内大大地增加了丙肝的诊断,对于丙肝的防治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自从2012年至今,丙肝的流行病学以及治疗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该临床指南同样彰显其弊端:
1. 最近几年,HCV发病率增高,而且多在年轻人中特别是使用注射药物消毒者中,以至年龄为基础的筛查指南的往往导致大量的漏查。
2. 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丙肝极其有效,8-12周的药物治疗,丙肝的治愈率高达98%。丙肝的治愈大大的降低了由于慢性丙肝而导致的肝硬化、肝癌以及肝移植等。
2020年CDC发表了最新关于丙肝筛查的指南,建议18岁以上的所有成年人进行普查。一般人群往往筛查一次就足够了,但是倘若存在丙肝的风险,则需要多次检测,建议每隔6-12个月进行一次筛查,包括以下人群:
–目前使用静脉注射吸毒者
–男性同性恋HIV患者或者使用药物预防HIV者
–丙肝患者的性伴侣
–长期血液透析者
丙肝的早期诊断会大大地降低其带来的相关并发症以及死亡率;但是丙肝的筛查依靠的主力军并不是肠胃专科、肝病专科的专家,恰恰是美国整个医疗系统的基础—家庭医生。民众需要增加对于丙肝的科普常识,医务人员需要增加对于丙肝的筛查意识,共同努力,方能遏制住这个“沉默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