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ck bite蜱虫叮咬后得莱姆病的几率到底有多高?

朱自强 刘伟医生  Tick bite蜱虫叮咬后得莱姆病的几率到底有多高? 美东是莱姆病的高发地区,莱姆病之危害让很多人对于蜱虫Tick敬而远之,“防胜于治”,所以美国的小学生都会在校学习关于Tick和莱姆病的常识。 莱姆病是如何传播的? 鹿蜱栖息于草丛、灌木或树木繁茂地区。幼虫非常小,它通过叮咬受感染的动物而感染上导致莱姆病的细菌。稍微再大些的蜱虫称为若虫,大小和罂粟籽一样,是最有可能叮咬人类的阶段。鹿蜱成虫也能传播莱姆病,但是它们传播疾病的风险不像若虫那么大,因为成虫更容易被看到和去除。 倘若不慎被蜱虫叮咬后该怎么办? 莱姆病的高发期为每年的6月份到8月份,其原因是每年5月中旬左右为蜱虫幼虫活跃期,一般叮咬后潜伏期为2-3周后发病。 倘若不慎被叮咬,应该立即使用细头镊子去除任何蜱虫: 不应挤压或拧转蜱虫,而是靠近皮肤夹住它,均匀用力往上提把它直接扯出来 用肥皂和水或者消毒剂来清洁叮咬部位周围的皮肤 倘若蜱虫的嘴巴在移除过程中折断在皮肤内,可暂时不管,因为往往会慢慢自行脱落 把叮咬的日期和部位记下来,建议观察30天,看是否出现皮疹 。 不建议尝试一些民间流传的方法,如用凡士林“涂抹”蜱虫,或用火加热使蜱虫从皮肤上脱落等。 蜱虫叮咬后得莱姆病的几率有多少? 蜱虫必须要叮咬后才会传播病菌,如果蜱虫只是爬在身上但还没来得及叮咬的话,并不会传播病菌。 通常情况下,蜱虫必须与人体接触 36-48 小时或更长的时间才可能传播疾病,所以及时去除蜱虫将会极大地较少感染的几率。有研究发现,蜱虫叮咬时间达48-72小时的话感染莱姆病的可能性为20-25%[1]。 可惜的是很多时候并不能确定到底蜱虫叮咬时间有多久了。所以在这种情况就需要决定是否需要预防莱姆病,有研究发现,对于成年人口服200毫克的Doxycycline可显著降低得莱姆病的几率,有效性可高达87%[1]。 但是,并非所有被蜱虫叮咬的病人都建议口服药物来预防,往往只建议在以下情况下进行口服药物的预防:

减肥药之明日之星–Semaglutide,从针剂到口服药的历程

朱自强 医生  减肥药之明日之星–Semaglutide,从针剂到口服药的历程 来了美国,你才会发现什么叫做真正的肥胖,什么才是真正的减肥。我们诊所体重超过300磅以上的病人目前有10多人,最重的达到450磅之多,寸步难行,只能依靠电动轮椅行动。 他们,才是迫切需要减肥。 可减肥药市场之眼花缭乱,FDA批准用于长期使用的减肥药并不多,除了Orlistat以其简单粗暴的方法靠抑制脂肪酶而减少脂肪吸收,但显然导致令人厌恶的脂肪泻等副作用外,绝大多数减肥药并非直接作用于肠道,而是作用于内分泌系统或者大脑(降低食欲、增加饱腹感)等来发挥作用。 可惜,时至今日,大部分减肥药物合并生活方式改变减重效果往往小于体重的10%,尚未有重大突破。 GLP-1(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机制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可使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大幅改善,同时发现能够通过减少食物摄入等而降低体重。GLP-1类似物Liraglutide(利拉鲁肽,商品名Saxenda)早于2014年经FDA批准用于肥胖症的治疗。 而Semaglutide(司美格鲁肽)是另一款新型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目前有两种剂型,皮下注射的Ozempic 和口服的Rybelsus,在美国目前均可用于二型糖尿病的治疗。 在过去几年内的一系列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我们相信,Semaglutide将会是减肥药的明日之星。  STEP项目(Semaglutide Treatment Effects in People with obesity,Semaglutide在肥胖人群中的治疗效果)是一项II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每周一次皮下注射Semaglutide 2.4mg剂量对于肥胖或超重人群的减重影响以及安全性。STEP共入组4000多例超重或肥胖成人,分为五个不同的III期临床试验进行,其大部分结果已在今年陆续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上。 STEP1

孕妇接种新冠疫苗后安全性如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新发表CDC的初步数据

无论是Pfizer(辉瑞)还是Moderna的新冠疫苗在其三期临床试验中均不包括孕妇,仅有极少数的人在临床试验期间怀孕。所以当FDA在去年12月份授权其紧急使用之时,关于新冠疫苗在孕妇中是否安全的临床数据是缺乏的。 目前已知孕妇感染新冠病毒后较其他患者发展成重症甚至使用呼吸机的风险是2-3倍。此外,孕期感染新冠病毒也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比如早产、流产等的风险。 是否建议怀孕的人接种新冠疫苗,目前各个专业机构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建议为成年人注射新冠病毒疫苗,但是对怀孕的人没有提出明确的建议(Getting vaccinated is a personal choice); 母胎医学协会(Society for Maternal Fetal Medicine, SMFM):强力建议怀孕和母乳喂养的人有获得接种新冠疫苗的渠道(SMFM strongly recommends that

强生疫苗血栓发生率低于被闪电击中?为何FDA仍犹豫不决

强生疫苗血栓发生率低于被闪电击中?为何FDA仍犹豫不决朱自强 刘伟医生 自从FDA和CDC于4月13日突然宣布全美暂停接种强生新冠疫苗之日起,由于打了强生疫苗后出现各种“副作用”而就诊咨询的患者显著增多。 强生公司的新冠疫苗可能引起罕见的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血小板下降(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 with Thrombocytopenia)这一消息一出,尚未接种强生疫苗的暗自庆幸;而那些刚刚接种强生疫苗的则惊恐未定,似乎自己接种的不是疫苗而是定时炸弹。 促使美国暂停接种强生疫苗的原因是CDC的疫苗不良反应报告系统(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VAERS)报道了6例年龄位于18-48岁的女性在接种疫苗后6-13天内发生了一种极其罕见的脑静脉窦以及其它部位的血栓同时合并有血小板下降,其中一例死亡。根据目前的数据,美国已经接种强生疫苗达723万剂,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血小板下降发生的比例相当于每百万人中0.87。 合并血小板降低的脑静脉窦血栓有何特别之处?脑静脉窦血栓CVST很罕见,10万人中发生率为0.22-1.57,约占所有中风患者的~0.5-1%,女性多见,平均年龄~37岁。尽管CVST很罕见,但后果很严重。 一般的脑静脉窦血栓CVST往往并不合并有血小板下降。这种由疫苗接种后出现的脑静脉窦血栓CVST极其罕且同时合并有血小板下降,被命名为“疫苗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accine-induc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其发病可能和免疫有关,因为绝大部分病人血液中均检测到了抗血小板抗体PF4。 相反,接种辉瑞疫苗的9790万人群中并无任何关于脑静脉窦血栓的报道,而接种Moderna疫苗的8470万人群中也仅报道了3例血小板正常的CVST(分别发生在接种疫苗后2、6、12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