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的糖尿病新药Dorzagliatin(多格列艾汀) 近日在中国批准上市–“不看广告、看数据”进行分析

“全球首创”的糖尿病新药Dorzagliatin(多格列艾汀) 近日在中国批准上市–“不看广告、看数据”进行分析 朱自强 刘伟医生 2022年10月8日,由中国研发的首款糖尿病创新降糖药Dorzagliatin(多格列艾汀)经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商品名:华堂宁),很多在美华人糖友看完国内的各种宣传都很关心这种新药到底是不是糖尿病人的救星,在美国何时能够才能买到。我们“不看广告,看数据”来解析该最新药物。 Dorzagliatin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和之前所有药物都不同,是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激活剂,是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该药是由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研发,旨在通过对II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传感器葡萄糖激酶的功能修复,重塑人体血糖稳态,达到治疗II型糖尿病的目的。 葡萄糖激酶是葡萄糖代谢的第一个关键酶,在人体血糖稳态调控中发挥核心作用。1968年,Franz Matschinsky教授通过小鼠实验发现,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存在于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中,GK能够根据血糖浓度的变化调节葡萄糖的代谢,于是提出了“GK是葡萄糖代谢传感器”的概念。随后的研究发现葡萄糖激酶存在于人体的肝脏、胰岛、肠道、下丘脑等器官和组织中。 研究发现,二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葡萄糖激酶(GK)表达或活性下降。“传感器”无法正常的感受和传递葡萄糖水平,机体也无法正确分泌控糖激素,血糖稳态无法维持,糖代谢紊乱。研发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以恢复葡萄糖激酶(GK)的功能及其活性来治疗糖尿病治疗的新策略。过去几年以来,多种GK激活剂候选药物或疗效不佳,或有较严重的副作用,这其中包括了罗氏的Piragliatin、默克的MK-0941、阿斯利康的AZD-1656、Array的ARRY-403、辉瑞的PF-04991532等。而Dorzagliatin是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在被发现半个多世纪后研发成功的首款药物。 2022年5月,国际顶级医学刊物《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关于Dorzagliatin的III期试验(SEED研究和DAWN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期内,Dorzagliatin能够快速起效,持续、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II型糖尿病患者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并能持续改善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SEED研究设计:  SEED研究是一项在未接受过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诊断II型糖尿病患者中展开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共纳入463位受试者。整个研究历时53周,包括52周治疗和后续1周安全性随访,前24周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受试者以2:1比例入组,随机接受一天两次口服75mg Dorzagliatin或安慰剂治疗。后28周为开放性药物治疗的药物安全性研究,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一天两次口服75mg Dorzagliatin进行治疗。SEED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24周糖化血红蛋白相对基线降低1.07%,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01);24周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为42.5%,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01);显著改善β细胞功能,24周HOMA2-β与安慰剂组相比,增加3.28;24周餐后2小时血糖值相对安慰剂组明显降低2.33mmol/L;24周空腹血糖值相对安慰剂组明显降低0.33mmol/L;52周糖化血红蛋白仍保持持续稳定。 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24周内低血糖(<3mmol/L)发生率<1%,无严重低血糖事件;52周内低血糖(<3mmol/L)发生率<1%,无严重低血糖事件;52周内无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EED研究结果表明,Dorzagliatin可以有效降低新诊断未用药I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DAWN研究设计 DAWN研究是一项在二甲双胍(Metformin)足量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Dorzagliati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共纳入767位受试者。在前24周双盲治疗期内,受试者每天服用1500mg二甲双胍作为基础治疗,并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每日两次75mg Dorzagliatin或安慰剂治疗。后28周为开放治疗期,所有受试者均接受每日两次75mg Dorzagliatin及1500mg二甲双胍治疗。 DAWN研究疗效终点: 24周糖化血红蛋白相对基线降低1.02%,显著优于安慰剂组(p<0.0001);

减肥需谨慎—今朝瘦成一道闪电,明日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减肥需谨慎—今朝瘦成一道闪电,明日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朱自强 刘伟医生 有句名言是“You can never be too rich or too thin”。减肥已经成为一种时髦,连马斯克都在帮忙宣传减肥神药–FDA去年批准的Wegovy(详见:减肥药之明日之星–Semaglutide,从针剂到口服药的历程)。“我要瘦成一道闪电!”是很多立志减肥的朋友都曾立下的誓言。我们这里不谈如何通过“管住嘴、迈开腿”以及各种各样民间的、祖传的、官方的、FDA批准的减肥方案,相反,我们这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述那些瘦成一道闪电的女性将来有可能面临的一种挑战—-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至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脆性骨折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由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脆性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的后果完全不亚于心脑血管疾病或癌症(20%的髋部骨折患者在骨折发生后6个月内死亡)。 一般来说,骨量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发育逐渐增加,在30-35岁左右到达骨峰期,之后骨量开始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女性由于绝经期雌激素的退化导致骨量减少比同年龄男性更明显。统计分析显示,在绝经后5-7年内,女性往往丢失约20%的骨量。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失去这么多的骨量会使得女性显著增加发生骨质疏松以及引起脆性骨折的风险。 骨质疏松的诊断往往主要依靠DEXA扫描,倘若T score低于2. 5个标准差则可诊断为骨质疏松。很多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并无明显症状,所以进行筛查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各个专业协会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筛查有所不同,但是基本都建议所有65岁上女性普遍进行骨质疏松的筛查。除此之外,大量研究已经证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除了年龄外,还包括既往骨折史、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体重过轻(小于58公斤)、父母亲是否有髋关节骨折病史、抽烟、过量饮酒等。所有绝经后女性具有上述一个或以上危险因素的也建议进行骨质疏松的筛查。 由于亚洲人一般体型都相对瘦小,世界卫生组织基于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绝经后妇女的研究提出针对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医生,能不能给我开点消炎药?”

“医生,能不能给我开点消炎药?” 朱自强 刘伟医生 Wellsure美国家庭医生  作为医生,其中最常听到也是最不愿意听到患者的要求之一就是“医生,能不能给我开点消炎药?” 由此一问,往往透露以下几个信息: 第一,患者已经进行自我诊断为“炎症”(俗称发炎)。能够自我早期进行诊断疾病本是好事,可惜普通民众对于炎症的认识可谓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往往认为炎症(Inflamation)就是等同于感染(Infection)。 事实上,医学上炎症(Inflamation)的概念非常广泛,是身体组织对致炎因子(病原感染、化学或物理刺激物等)或局部损伤(外伤、出血等)等刺激所激发的防御性为主的一系列反应,往往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很多时候发炎的确是因感染而发生,但炎性反应并非等同于感染。比如胃酸返流引起的慢性咽炎则为长期化学物质刺激引起的炎症;人体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自身免疫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疮症等也是炎症;甚至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癌症的发生都和炎症有关。 第二,患者已经自我制定治疗方案,即需要使用消炎药(Anti-inflamation)。事实上,很多非处方药比如Motrin、Aleve、Advil、 阿司匹林等属于NSAID(非甾体类消炎药),它们的确具有消炎作用;另外一大类消炎药为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患者口中的消炎药往往并不是这些消炎药。 很多人认为消炎药等同于抗生素,有炎症就需要抗生素来消炎,所以这些人一旦自我确诊为“发炎”后,就开始自行服用抗生素。抗生素作为处方药,在某些国家竟然可以自行购买,但在美国却一定是需要医生处方的。于是这些人来看医生的目的不是来看病,而是来开药,往往第一句话就是“医生,给我开点消炎药”。抗生素可以通过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来缓解炎症,但并非神药,倘若由于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感染,抗生素则并无作用,何况如上所述炎症并非由于感染引起。 新冠流行的季节里,强烈要求医生开消炎药的尤其多。 殊不知一句“开点消炎药”就已轻巧地把诊断和治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此种境界是很多经过四年医学院、三年住院医培训以及多年行医历练的医生一直努力所期望达到的高度…… 朱自强医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New York Medical College/Brookdale University Hospital and Medical Center完成內科住院医师培训,获得美国内科学会专科文凭。朱医生目前是Elmhurst

狼真的会来吗?— 今年的流感季

狼真的会来吗?— 今年的流感季 朱自强 刘伟医生 过去两年以来,专家们一直在预测冬天里由于流感加上新冠,是不是会变得更“冷”。预测狼来了早已经有两年多了,事实上,过去的两年里,流感季节却一反常态,感染流感病毒后需要住院的人数为历年(自从2005年有类似数据统计)以来最低,以至于流感季几乎不存在。这得益于预防同样是呼吸道疾病的新冠的各种措施包括勤洗手、佩戴口罩、居家隔离、社交疏离等;当然,流感疫苗的接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过去两年里流感和新冠双流行的噩梦并没有发生,但并不意味着将来不会发生,今年随着新冠新的突变株奥密克戎的肆虐,2022-2023的流感季将会有何不同呢?理论上预测如下: 流感抗体会随着时间而逐渐下降,过去两年流感季的缺失,使得自然感染的人数减少。成年人中尤其是未接种疫苗者对于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很低; 儿童中对于流感病毒的免疫力也很低,他/她们尚未接种流感疫苗或由于去年低下的感染率而没有产生自然免疫,而目前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等可能会造成更广泛的感染; 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同为呼吸道传染,新冠奥密克戎突变株传染性更强,到时可能会出现共同传播、共同感染的现象而增加疫情的复杂性甚至造成更大规模的疫情暴发。 除了理论预测,事实上今年的流感季是怎么样的呢?美国的流感季尚未到来,所以往往根据南半球刚刚过去的流感季来进行推测,因为一般来说,南半球流行的流感病毒株和北半球即将到来的流感病毒株类似。根据澳大利亚官方数据,澳大利亚刚刚过去的流感季有以下特点: 澳大利亚往年的流感季一般从6月份持续到9月份,但今年的流感季提前到来,在四月份就达到高峰; 自从4月份以来,每周确诊的流感病例数居过去5年之最; 流感季同期也出现新冠病例的攀升。 对于流感疫苗的接种今年有何不同呢? 总之,今年即将到来的流感季可能会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接种流感疫苗将会是利大于弊!(关于接种二价新冠加强针,请查阅永远落后一步于新冠病毒的“最新版”奥密克戎加强针)。 对于接种流感疫苗,一般认为7-8月份接种流感疫苗尚太早,尤其是老年人。一般建议每年9-11月份为最佳接种流感疫苗的季节。 上帝给我们每个人两个胳膊,一个用于接种新冠疫苗,另一个可用于接种流感疫苗,两者可以同时接种。 朱自强医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New York Medical

口臭也怪幽门螺旋杆菌? — 这锅该背吗….. 朱自强 刘伟医生 Wellsure美国家庭医生 口臭(Halitosis),也就是口腔异味,它让人尴尬,使人焦虑。很多人用遍了各种口香糖、薄荷糖、漱口水和其他各种抗口臭的产品,仍然治标不治本。有研究发现,约32%的人群患有口腔异味。导致口腔异味的原因很多,其中80-90%的原因始于口腔,往往和不良的口腔卫生和牙龈疾病有关,舌头由于各种沟壑存在为各种细菌提供了极佳的生存环境。引起口腔异味的主要细菌为口腔厌氧菌,能够产生一种具有独特气味的物质——挥发性硫化物而导致口腔异味。 有些人觉得自己口腔卫生良好,但偏偏还是有口腔异味,还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呢?听说胃里有一种幽门螺旋杆菌,难道那就是引起口腔异味的元凶? 事实上,口腔异味可以分为生理性的、病理性和假性口腔异味。约25%觉得自己有口臭的病人去看医生并没有口臭,称之为假性口腔异味(Pseudo-halitosis)。生理性口腔异味主要发生在早晨,由于清晨口内唾液分泌较少,导致口腔内的细菌将口腔内的上皮细胞和口内残留物分解而产生,往往刷牙、进食、喝水后消失。其它一过性的口腔异味包括在抽烟或进食某些食物(包括大蒜、洋葱等)或某些饮料(喝酒、咖啡)后出现。病理性口腔异味: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往往都伴随有各类牙齿问题,有些患者可能有牙龈肿胀、疼痛、感染,舌苔过厚或不良的口腔卫生包括不定期清洁假牙或假牙佩戴不适等原因。口腔干燥往往也和口腔异味联系在一起,可能由于唾液减少后降低了其抗菌作用,而使得更多的细菌在口腔内生长(很多药物可引起口干的副作用,包括利尿剂、抗过敏的药物、TCA抗抑郁药等)。扁桃体或其他口鼻喉疾病(比如鼻腔、鼻窦或咽喉的感染或慢性炎症)也可引起口腔异味。其他少见的引起口腔异味的原因包括一些全身性疾病包括肾病晚期、肝病晚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等;癌症等疾病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可产生化学物质,从而引起独特的呼吸气味;其它肺部感染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则比较罕见。 除了以上原因,胃肠道疾病的确也可以导致口腔异味,但事实上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常见。其中可能的原因包括Zenker憩室,胃结肠瘘道等,而慢性胃食管返流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口臭的关系并没有很多研究支持。所以口腔异味并不是建议筛查幽门螺旋杆菌的原因。(哪些人需要筛查幽门螺旋杆菌,参阅除了“胃病”,还有哪些人也需要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许多人知道自己有口臭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去买口腔清洁剂(漱口药水),这些能够暂时祛除口腔异味,有些口腔清洁剂还含有杀菌剂,从而杀灭会产生恶臭化合物的细菌,但有时候可能会有副作用比如造成口腔脱水,而干燥的口腔则会使口腔异味更为严重。 一般情况下,您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来控制口臭。白天多喝水可以除去食物残渣,并防止口腔干燥,有助于抑制口臭。如果简单的自我护理无法解决问题,请去咨询牙医或家庭医生,确保口臭并非更严重的疾病所致。 朱自强医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New York Medical College/Brookdale University Hospital and Medical Center完成內科住院医师培训,获得美国内科学会专科文凭。朱医生目前是Elmhurst Hospital

永远落后一步于新冠病毒的“最新版”奥密克戎加强针

永远落后一步于新冠病毒的“最新版”奥密克戎加强针 FDA从8月31日授权紧急使用辉瑞/BioNTech和莫德纳(Moderna)公司最新研发的二价新冠mRNA加强针,所谓“二价”疫苗,意味着它针对的既有新冠病毒的原始版本,又包括了较新的奥密克戎变种。人们对新疫苗的问世产生诸多疑问,新的加强针是不是更有效;哪些人有资格接种;得了新冠后需要间隔多久接种;是不是以后还有更多的加强针需要打? 根据CDC的数据,目前为止,在美国约75.9%的12岁及以上人群已经接种了前两剂疫苗,这些人中有一半已经接种了第一剂加强针。相对于之前接种加强针的复杂建议,哪些人可以接种新的二价加强针变得更加简单明了。辉瑞公司的二价疫苗被授权用于12岁及以上人群;而Moderna的二价疫苗则被授权用于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符合年龄组别的人士可以在完成初始接种系列或最后一次接种旧版疫苗两个月后接种新的加强针。需要注意的是,倘若您尚未接种任何新冠疫苗,则不能直接接种新版的加强针,必须完成初始接种系列。 自从2021年底开始,奥密克戎突变株已经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相对于原始病毒株,所有的奥密克戎变种均含有21个共同的突变,这些突变大部分均发生在受体结合区(Receptor Binding Domin,RBD),这就是为什么奥密克戎变种对于抗体的中和性下降,使得早期的旧版本疫苗效果变差的原因。而奥密克戎也是马不停蹄,已经在短短的数个月之内由Omicron BA.1进化到目前BA.5毒株为主了。根据目前的数据,无论是辉瑞公司还是莫得纳公司的二价疫苗,较初始接种系列或旧版加强针后免疫反应都显著增强,尤其是针对奥密克戎变种病毒,而局部副作用和之前的疫苗类似。目前超过1400人接种了二价疫苗的临床数据均来源于针对BA.1的研究,未有对更新的研究。 在人们翘首以待最新版的加强针来临之前,奥密克戎并不等人,早已经从BA.1进化到了BA.5 。BA.4/BA.5亚型和BA.1亚型的刺突蛋白序列并不相同,不过有研究预测,该轻微差别并不会导致疫苗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很大差别。不过可见,病毒的进化速度早已经将人类研发疫苗的速度甩了好几条街了。所以目前尚未所知的是:接种二价疫苗后心肌炎的发生几率未知,该二价疫苗对于目前美国主要流行的BA.4/BA.5有效性未知;尽管已知接种二价疫苗后抗体大量增加,但其保护性能够持续多久尚未所知。 由于奥密克戎超强的传染率,在美国真正从未感染新冠的人群可能已经凤毛麟角了。根据CDC的建议,感染新冠后可以等待三个月再接种新版的二价加强针。对于即将到来的流感季节,目前建议可以同时接种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疫苗的有效性或副作用都没有区别。目前唯一例外的是猴痘疫苗JYNNEOS,暴露后接种猴痘疫苗者不应该由于接种新冠疫苗而推迟,但是,在那些青少年和年轻人中倘若已经接种了猴痘疫苗后则可以考虑推迟四周再接种新冠疫苗(考虑到同时接种两种疫苗后得心肌炎或心包炎的未知风险)。 朱自强医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New York Medical College/Brookdale University Hospital and Medical Center完成內科住院医师培训,获得美国内科学会专科文凭。朱医生目前是Elmhurst Hospital Center以及NewYork-Presbyterian Queens的主治医师。 刘伟医生,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New

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体检测阳性,怎么办?

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体检测阳性,怎么办? 朱自强 刘伟医生 单纯疱疹病毒HSV(Herpes Simplex Virus)有两个亚型HSV-1和HSV-2。由于HSV不仅仅可以引起常见的自限性疾病–唇疱疹(俗称“上火”),也可导致一种无法治愈的性传播疾病–生殖器疱疹。倘若有人在家庭医生、妇科、或者性病专科抽血后发现有HSV的抗体后,往往在求助于Dr. Google后愈加迷惑,有时候甚至给身心带来巨大的困扰和折磨,最近甚至有病人以背负“道德枷锁”来进行自责。在此,我们觉得有必要进行科普澄清。 HSV-1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典型的唇疱疹表现为口周皮肤粘膜交界处出现红斑、聚集的小水疱和疼痛感,病程约1周。而生殖器疱疹绝大部分由感染HSV-2后引起,也可以由HSV-1导致。很多时候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典型的表现为生殖器部位出现小片红斑和群集的小水疱,具有烧灼感、疼痛感。生殖器疱疹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无症状的患者也可传播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还可引起包括前列腺炎、脑膜炎、神经根炎等在内的其它一系列疾病。 如何确诊疱疹病毒感染呢?尽管生殖器疱疹临床表现典型,但单纯依靠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有研究发现,高达20%根据临床表现诊断的生殖器疱疹病例事实上并不是生殖器疱疹。可见确诊生殖器疱疹需要结合实验室辅助检测,主要包括病毒培养、分子生物学、直接荧光抗体试验以及血清学检测。目前诊断生殖器疱疹的“金标准”是从水疱或皮损处的组织液中分离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  当人体感染HSV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IgM和IgG)进行防御。当我们在血液中检测到HSV病毒的这两种抗体,也可以间接说明发生了HSV病毒感染。尽管抽血检查HSV抗体极其方便,也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但对于结果的解读则并非一目了然。首先,HSV的IgM抗体是感染后最早出现的,随着病程的进展可以逐渐消失。由于IgM并不能区分HSV-1和HSV-2(也即并不能区分唇疱疹还是生殖器疱疹),也无法区分初次感染还是复发,所以HSV IgM基本没有很大的临床用处,并不建议检测。其次,HSV的IgG抗体产生后往往终身阳性,IgG抗体可以准确区分HSV-1和HSV-2病毒。当HSV-2 IgG阳性时,则可能是生殖器疱疹;而HSV-1 IgG阳性时候,则可能是由于唇疱疹或生殖器疱疹所致。感染后HSV IgG抗体出现的时间则因人而异,但往往在感染早会有假阴性,一般可以在可能暴露后12周后进行复查。但是,血清学检测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临床用的检测HSV-2抗体的敏感性约为99%,但特异性只有约81%。也就是说,在无症状人群中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即使病人有生殖器溃疡而且HSV IgG阳性,还是不能确诊生殖器疱疹(因为生殖器溃疡的原因众多),而需要针对溃疡部位的病毒培养或通过PCR检测以进行确诊。所以,目前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并不建议在无症状的人群中常规筛查HSV-1和HSV-2的抗体。尽管HSV抗体检测有局限性,但并非一无是处,在以下情况下建议进行HSV抗体检测: 在特定人群中特别是孕妇中可鉴别无症状HSV感染患者,这有助于做好产前准备以降低在生产过程中母婴传播的可能性; 当病人生殖器部位存在红斑、水疱和疼痛等怀疑生殖器疱疹或出现不典型症状时,检测HSV抗体有助于进行诊断; 当一方患有生殖器疱疹时,其性伙伴检测HSV抗体可以用来衡量可能感染HSV病毒的几率。倘若双方只有一方有HSV的抗体,则建议在有存在生殖器病灶时或出现前驱症状时避免性生活以降低传播的可能性。 总之,生殖器疱疹感染很常见,可以由无症状携带者进行传播,并且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生殖器疱疹病人中显著增加了HIV的感染率。但是,对于生殖器疱疹感染的误解也很多,尤其是对于抽血检测HSV抗体结果的解读。Take home

一例发生在纽约的小儿麻痹症(Polio)引发的恐慌…..

一例发生在纽约的小儿麻痹症(Polio)引发的恐慌….. 朱自强 刘伟医生  7月18日,美国纽约州Rockland County发现一例小儿麻痹症病例(脊髓灰质炎),为近十年来美国首例。纽约州卫生厅的声明中表示,该病例为一成年人在出现低烧、颈部僵硬、背痛、腹痛2天后迅速出现双下肢瘫痪,他并没有接种过脊髓灰质炎且无近期出国旅游史。紧接着,在纽约上州的几个郡的污水内检测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这传染病肆虐的今天,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是在人与人之间或通过受污染的水传播。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约25%的病人会表现为流感样症状,1-5%病人会表现为脑膜炎,而0.05%-0.5%则会由于病毒感染脊髓而导致瘫痪。尽管绝大部分人感染后没有症状,但是仍然能够传播病毒。有研究发现,倘若发现一例由于由于感染脊髓灰质炎而瘫痪的病例,则提示很可能社区中至少存在100人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无症状患者。这也是让CDC所担心的,纽约报道的这一例脊髓灰质炎病例,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虽然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但能借由接种疫苗来预防感染。1979年,脊髓灰质炎在美国被宣布消灭,这意味着该病毒在美国不再有常规传播。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儿童疫苗接种数据,大约92.7%的2岁儿童接种脊髓灰质炎。而纽约州Rockland County两岁以下儿童接种三剂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比例从2020年7月的67.0%下降至2022年8月的60.3% (有的区域甚至只有37.3%)。而这一例小儿麻痹症患者正是出现在疫苗接种率低下的该地区。 目前全球使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主要有两种,口服的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和注射的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 IPV)。 灭活的IPV疫苗是美国科学家Jonas Edward Salk于1952年研发的,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被杀死而不具有生物活性,但仍可在受种者体内引发免疫反应;而减毒活疫苗OPV则是由另一种是美国科学家Albert Sabin研发的,它所使用的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减毒株。 相对于IPV疫苗来说,口服的减毒活疫苗OPV由于接种方便(口服),而且生产成本便宜,以及拥有良好的免疫效果(活的疫苗病毒在人体内繁殖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力)而成为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的首选。中国也于1959年由当时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顾方舟等一大批前辈的努力而引进和推广了口服的OPV(糖丸)。 但是,由于OPV为活的病毒,它存在接种疫苗后反而发生医源性脊髓灰质炎的可能性。口服OPV疫苗中所含的减毒性病毒有可能再度转变为带有致病性的病毒,称之为疫苗衍生性脊髓灰质炎病毒(vaccine-derived

50岁以下人群中“难产”的第四针新冠加强针

50岁以下人群中“难产”的第四针新冠加强针 朱自强 刘伟医生  随着超级传染性强的新冠奥密克戎BA.5毒株占据主导地位,美国新冠感染数居高不下,住院人数也逐渐攀升。由于快速居家抗原检测的推广和无症状/轻症感染者的漏统计,实际上目前的新冠病例数字可能远远超过报道出来的。 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的符合条件接种第一个加强针的人群中已有48.3%的人接种了加强针。 来自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发表在Cell Reports Medicine上的一项最新研究[1]显示在接种加强针后三个月左右,所有年龄组中和抗体的滴度均下降了2.4-3.5倍,针对奥密克戎亚型BA.4/BA.5的中和能力下降了近2.5倍。 所以CDC从今年5月19日开始就建议在50岁以上人群或中重度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接种第二个加强针(第四针)。 但几个月过去了,为何CDC一直迟迟没有建议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接种第四针呢?尽管很多人对接种疫苗早已产生“疲劳”,但也有另一部分50岁以下的人则一直在等待属于他们想要接种的第四针新冠疫苗,他们一直在等着“另一只鞋子什么时候掉下来”。 目前美国流行的主要变异株已经演化为奥密克戎BA.5。大部分传染病专家认为,相比其他毒株,BA.5和BA.4逃脱疫苗保护或感染后所获得免疫力的能力更强。无论是打了三针还是四针,目前的新冠疫苗根本就无法预防感染,这已经不需要看科研论文,大家身边往往有所耳闻或有亲身经历。但加强针尚能预防重症,所以CDC早早地就建议50岁以上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接种第二个加强针。 然而疫苗接种和病毒变异这场竞赛的关键时刻下,针对BA.5的疫情模式,美国正在加紧推出针对奥密克戎BA.5的新型新冠疫苗计划。据新闻报道,美国政府已经与辉瑞公司签订了价值32亿美元约1.05亿剂针对奥密克隆的新冠疫苗,也从莫德纳公司购买了6600万剂奥密克隆的疫苗。 频繁的疫苗接种已经大大地降低了大家接种疫苗的热情,有研究显示愿意接种疫苗的人数随着加强针数量递增而呈逐渐下降趋势。比如符合条件接种第一个加强针的的人群中近50%的人接种了疫苗,而符合条件接种第二个加强针的人群中仅有30%的人接种了疫苗。所以早前CDC的会议中曾多次提到过,对于那些符合条件接种第二针加强针但尚在犹犹豫豫的人群中建议暂时不接种,因为今年秋冬天将会需要接种奥密克戎特异性疫苗。 而大家对于今年秋冬天即将到来的又一针新冠疫苗的接受程度和热情有多高则不得而知。 而对于50岁以下的人群中尚未建议接种第二个加强针的另外一个考虑则为新冠疫苗尤其是mRNA疫苗有在年轻人中可能引起罕见的心脏相关的副作用比如心肌炎有关等。 总之,50岁以下的普通人群中,目前尚并没有建议开始接种第二个加强针。 拜登政府寄希望于针对奥密克戎的新一代新冠疫苗,尽管未来难以预测,我们尚满怀希望,总是明天会更好!…. 朱自强医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New York Medical

猴痘/疫苗的一些相关信息

猴痘/疫苗的一些相关信息 朱自强 刘伟医生 Wellsure美国家庭医生 随着前几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Monkeypox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大家询问猴痘疫苗的情况明显增多。一些人以半开玩笑的语气,打趣到新冠疫苗尚未接种完,又有新的疫苗需要接种;另一些人则是认认真真地询问猴痘疫苗接种事宜。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7月26日的一次会议中更新了关于猴痘和疫苗的一些信息。  截止7月25日,全美国有3487病例,涉及到45个州,其中纽约州首当其冲,人数高居榜首990例,不仅如此,近期以来病例数呈直线上升。 目前病例特征为:年龄中位数为35岁;男性占99.1%;男男同性行为者占总病例数的98.4%。 猴痘的症状:最常见的为皮疹(99%)、乏力(70%)、发烧(64%)和淋巴结肿大(63%)。症状通常在接触后两周内出现,也可能在接触21天都不会出现症状。 猴痘的传播途径:可以从感染的动物传播到人或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往往为直接接触病毒携带者的皮疹或溃疡,或接触其衣服、被褥或使用过的其它物品。也可在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中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尽管任何人都可能感染猴痘,但是在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以及男男性行为者感染风险更大 诊断:通过取样检测方法任何病灶部位(建议每个病人取样三处以增加敏感性)。 疫苗:目前美国有两种猴痘疫苗:JYNNEOS和ACAM2000。目前除了很少部分高风险人群(比如处理检测猴痘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暴露前接种(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外,主要的接种方针为暴露后接种(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也就是接触猴痘病毒后接种疫苗防止疾病的策略。 目前CDC建议接触猴痘病毒后4天内尽快接种疫苗,以预防疾病; 若在接触后4-14天内接种疫苗,猴痘疫苗接种可减轻病情,但并不能预防疾病。 目前,由于猴痘疫苗JYNNEOS尚供不应求,以下人群建议接种: 已知和猴痘病患接触者:通过卫生局猴痘感染追踪调查系统、追踪、风险评估发现的; 假定和猴痘病患接触者:过去14天内性伙伴被诊断为猴痘者、或过去14天内曾经有过多人性行为中有确诊猴痘病例者。 总之,猴痘的传染性显然不能和新冠病毒同日而语,预防的途径除了疫苗、更重要的切断传播途径。 朱自强医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