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移民体检”到“体检移民”–纪念逝去的十年

朱自强 医生 Wellsure美国家庭医生
“希望您绿卡申请一切顺利!”当我把一个密封的信封递给眼前的这位病人,看着他紧张而又期待的目光时,却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10年前的马里兰州。那是一个秋天的早晨,我和我太太驱车从Frederick前往Rockville的一个移民体检医生诊所,需要迈过申请绿卡道路上的另一个关卡,作为科研工作者严谨务实的我们,早就提前打好该打的疫苗、打印出体检表格且填好该填的资料,恨不得只需要在那位陌生的移民体检医生面前一坐,让他用火眼金睛看一眼就能让我们通过。其实早就记不清那位移民体检医生的模样、也不记得那个诊所的地址,只记得当天一切顺利。每个人拿到绿卡的背后可能都有一段不同的故事……
听说过“假结婚、真移民”,听说过受“宗教迫害不得不背井离乡“,也听说过偷渡者经由中美洲闯关进入美国的各种曲折离奇的故事……而我们自己的绿卡故事则要从2007年降落在华盛顿DC的那一刻算起。从北京时间下午四点多起飞,飞越大半个地球后走出杜勒斯国际机场,回望那一抹余晖,恍惚间就如梦境般仍然觉得还是北京国际机场,只是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那么新鲜、甚至那么迷茫,尽管我俩手中都有offer(我去路易斯维尔大学做博士后,我太太去国家肿瘤研究所NCI做博士后)对于未来,我们并无把握,只觉得也许无限可能。
出国是很多协和毕业生的选择,而我去协和医科大学则源于当年高中毕业招生时浙江大学医学院招生办老师的一句话“我们的毕业生每年都有机会去协和”。协和在众多医学生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犹如圣殿,从浙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我抓住了当年唯一一个保送至协和的机会。之所以选择病理生理专业,是因为一个朴素而幼稚的想法,读完这个和临床最为紧密的基础医学专业后,我会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有更好更深入的理解而会让我成为更好的医生。当我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去实现这个想法后,现实给了我很沉重的打击,原先的临床医学早已经给我关上了大门,甚至是我老家嘉兴市某医院医务处看了我的简历后叹口气说可惜浙大临床医学毕业后学了基础医学,似乎上帝在这里给我关上了门,中国医学教育学制的混乱使很多有识之士在几年前早已开始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了。
于是,我想我大概就是注定要搞科研了,得益于在协和几年做了几个不同的项目打好的基础,其实在协和对我人生最大的影响就是遇到我当时的师姐(后来成为我太太的刘伟医生),于是我俩双双怀抱科研的梦想来到美国,我开始在路易斯维尔大学Dr Suzanne Ildstad实验室研究骨髓移植,练熟了在小鼠尾静脉注射药物的技术,以至于后来在纽约当住院医时再难抽血的病人我都没有害怕。当时我的室友Mat是路易斯维尔大学医学院二年级的一个医学生,周末他们经常有同学来家里进行小组学习讨论,我偶尔听听他们的讨论,听不懂,我就翻看他们的书,一本Goljan老师的Rapid Review Pathology吸引了我,我也学过病理,只是他们书中的内容有些我闻所未闻。一年后离开路易斯维尔大学加入NCI(国家肿瘤研究所)的时候,除了行李,我花了80刀买了一本Rapid Review Pathology和一套Kaplan的USMLE(美国医师执照考试)书籍。其实最早听说USMLE是在协和期间,在著名医学网站丁香园上看了一篇“USMLE 绝非高不可攀——我的国外行医和考试经历”的博文,但从未去想几年以后我也会试着去翻越这座高峰。
在NCI的日子里,我博士后的老板是一个犹太人,还记得他说过一句话,“生命如此之奥妙,我们作为科研人员,揭开一小点大自然的神秘面纱,也是所幸且美妙之事“。探索未知世界的神秘以期待激动人心的发现和日复一日的实验记录枯燥的结果以撰写文章发表的日常既矛盾也可以显得和谐统一,然而逐渐开始意识到上帝并没有给予我科研所需要的天赋,于是终于有一天在轻轻拂去书架上角落里静静躺着的那套Kaplan书本封面上积累的灰尘后,再次阅读了丁香园的那篇偶像级的博文“USMLE绝非高不可攀”,在对前途感觉渺茫的时候寻求启示,我想上帝也许在这里给我打开了一扇窗。
都说路途是遥远的,前途是光明的,期间认识了很多一起学习的考友,从STEP 1 开始,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做题一起鼓励,只能说是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坚持下来的朋友基本最后都在美国当上了各科的医生,然而在当时却是前途未卜。当年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风靡全国,总在想我们会是下一个吴秀波饰演的Frank吗?
我太太在NCI从事肿瘤代谢的研究,多年下来培养磨练了从做实验到讲故事到写文章的能力,我们没有请律师而是试着自己申请绿卡。科研训练造就的一丝不苟也体现在DIY之中,从看网上攻略查资料写文书,到打印材料排版装订,参考前辈经验建议,期间那些美国生物界的权威人物捉刀写出的多封推荐信足以让我们自己动容,万万没想到我们对美国生物医疗界是如此的重要,能够给美国带来的巨大利益,甚至让移民局都无法不相信,美国离了我们,生物界就玩不转了,于是速速批准了杰出人才(EB1-A)绿卡,才有了文初绿卡体检的那一幕。
拿到绿卡,柳暗花明,我的住院医面试完全没有如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男主角在大庭广众之下力压群雄的风光,反而在纽约布鲁克林一个混乱社区里一个老旧的会议室,时任Brookdale医院内科住院医Program Director的Dr. Conrad Fischer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再次进入临床。在纽约的住院医师培训充实而忙碌,Dr. Fischer是全美有名的传染科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跟着他做住院医有无限挑战又有无限回馈,毕业前一次会议中我给我的三年住院医经历概括为一个词“Rewarding”。当我拿着毕业证书时不禁想在中国未能实现的,反而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实现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梦”?
十年前的我在别人的诊所做过移民体检,十年后的我在自己的诊所还是做着移民体检,只是为那些前来寻找“美国梦”的人。当我一次一次把密封的I-693表格交给别人手上时,我总在想,在这个I-693表格后面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又有着什么样的移民故事……而经过十年,我们自己也还尚在寻梦路上…..
朱自强医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纽约Brookdale 医学中心完成內科住院医师培训,获得美国内科学会专科文凭。朱医生目前是Elmhurst Hospital Center以及NewYork-Presbyterian Queens的主治医师。诊所位于37-12 Prince St Ste 8D, Flushing NY 11354, 电话718-888-0722。朱医生为移民局指定体检医生,朱医生诊所还提供商业驾照体检、常规年检以及疫苗接种、常见疾病诊疗、肿瘤筛查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