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打每年一次所谓的“过敏针”吗?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过敏针

还在打每年一次所谓的“过敏针”吗?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过敏针 朱自强 医生 春暖花开,茫茫十里春云白的杨花和三月江城漫空飞扬的柳絮,在诗人骚客眼中是浪漫、是诗意、是最美的江南。而对有些人来说,阳春三月则意味着“度日如年”。很多人在穿越半个地球来到大洋彼岸后发现,山花烂漫的日子里花粉过敏有过之而无不及。 花粉过敏不分年龄和性别。据报道,美国约10-30%的儿童和成年人都深受过敏性鼻炎的困扰,通常表现为鼻子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甚至呼吸不畅而影响睡眠,症状可能会从三月份持续到五月或六月;其它常见的花粉过敏还可能表现为过敏性结膜炎,比如眼睛发痒、流眼泪以及眼睑肿胀;甚至表现为荨麻疹,诱发过敏性哮喘,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花粉过敏症的治疗说简单也很简单,很多人已经久病成医,因为很多药物都是非处方药,自行购买自行服用。可惜治表不治根,于是很多人想到了更为有效的“过敏针”。  一年一针所谓的“过敏针” 每年过敏季节,都有病人要求来注射一年一次的”过敏针“。“我以前的医生每年三月份就给打一针过敏针治疗花粉过敏,可以管一年很有用”。这所谓的”过敏针”到底打的是什么呢?原来一年只需一针被病人称之为”过敏针”的是类固醇激素。很多人闻激素色变,哪怕是局部抹的药膏都觉得是毒药,可一听打一针竟然可以管一年,则往往毫不犹豫要求打。中长效的激素,如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曲安奈得(Kenalog)注射后往往具有强而持久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作用可达数周甚至数月,由于每年的花粉季节往往也就这么长时间,所以给人一种一针管一年的错觉。尽管这种通过注射类固醇激素来治疗季节性过敏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而且不少医生也在这么治疗,可目前为止,并没有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数据来支持这种做法,尤其考虑到系统性激素的各种短期以及长期的副作用,权衡利弊,目前的临床指南并不建议这种所谓一年一针的方法来治疗季节性过敏[1-2]. 真正的“过敏针” 也称为皮下免疫疗法(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SCIT)进行的脱敏治疗,也就是所谓的治本。该方法将小剂量的过敏原通过注射的方式注入皮下,可用于治疗各种特定的季节性和室内过敏原包括尘螨、宠物皮屑、蟑螂、霉菌等引起的常年过敏,以及被蜂类、火蚁叮咬引起的严重过敏。通常在以下情况下,过敏针注射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治疗选择:药物不能很好地控制您的症状、您也无法避免接触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过敏药物与您需要服用的其他药物有相互作用或引起令人不适的副作用,或您想减少长期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通常按以下两个阶段进行过敏针注射: 第一阶段为累积阶段Build-up phase,通常每周注射一次,从低剂量开始,每次注射都将增加过敏原的剂量,以使得身体适应过敏原,这个阶段通常要9-12个月达到有效剂量。 第二个阶段是维持阶段Maintnance phase,注射有效剂量,通常每月一次,整个疗程3-5年。  每次注射必须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每次注射后,需要在医生的诊室内留观 30 分钟以防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过敏症状往往第一年就有所改善,有效率80%左右。这种过敏针并不适用于食物过敏和慢性寻麻疹。在治疗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免疫系统之复杂,想要对抗花粉过敏,一年一针着实简单然而并不一定可取,真正的“过敏针”即脱敏治疗,是皮下免疫疗法(Subcutaneous

关于进口(美国)保健品的几个真相 关于进口(美国)保健品的几个真相 朱自强 医生 ACAP 美國華人醫師會 2024-04-04 15:01 美国 315曝光企业的增多使得人们对国内保健品乱象进行抨击和反思的同时,有钱有闲人士早就将眼光投向海外进行“海淘”国外的保健品。而“日本制造”、“美国制造”等则往往是安全、可靠的代名词。近日,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米(Red Yeast)成分的保健品(产品市场销售作为改善胆固醇、有利于心血管之用)致消费者健康受损甚至导致死亡在保健品领域掀起不小风波。截至目前,服用该公司含有红曲米成分保健品死亡的消费者人数已达到5人,住院的人数已上升至114人。鉴于国内外保健品调控有所不同,部分商家利用“海淘”过程中信息不透明的漏洞,微商们、网红们,用抓魂式营销、洗脑式推广某些进口(美国)的保健品,值此机会,正好科普一下关于美国保健品的几个真相。 作为家庭医生,每天的病人中很多都是在服用各种保健品的,据报道,在美国大约有3/4的人几乎每天都在服用各类保健品。与药物需要医生处方不同,保健品可以自行购买而且似乎其作用一目了然,该买什么保健品,广告上一清二楚。于是有些人信了那些广告宣传,而放弃了医生处方开的拥有很多副作用的药物,以寻求天然的、无害的、也应该是“有效”的保健品来治疗某些身体疾病,有时候让医务人员也只能一声叹息。 什么是保健品?保健品是个很宽泛模糊的概念,在美国,很多人把所谓的Dietary Supplement(膳食补充剂)称之为保健品。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定义,膳食补充剂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口服产品、包括了一种Dietary Ingredient、目的是用于补充日常饮食。由此可见,它是属于食品大类,而非药物,它们不能治疗疾病。 FDA对膳食补充剂进行认证吗? 很多在国内电商网站上销售的美国保健品介绍中都会加入“FDA认证”。FDA作为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的最高立法机关,得到FDA的认证无疑等同于为产品的质量和功效镀了一层“金”,获取消费者更高的信任度。事实上,FDA不仅不对保健品成分的效果进行所谓“认证”,就连产品的安全性也不会进行审批和认证。根据1994年美国膳食补充剂保健与教育法(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保健品并不像药品一样,受到美国FDA的严格监督。保健品上市前无需向FDA提交产品有效的证明,甚至也不需要递交其安全性的证明。上市前,是生产厂商的职责和义务标注起成分有效用,所以怎么宣传全凭厂商的诚信和自律。 FDA是否对保健品放任不管?并非如此。FDA在原则上对产品标签内容进行管制,根据要求,美国保健品的外包装和产品介绍上不允许做任何关于疗效的宣传,并强制所有产品在包装上注明“本产品不用于治疗、预防、处理、防治任何疾病”,因为只有药物才能合法地提出这类功效,而保健品属于食品范畴,不是药品。厂商只能在产品介绍中进行“健康声称”、“功能声称”或“营养素含量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