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发生在纽约的小儿麻痹症(Polio)引发的恐慌…..

一例发生在纽约的小儿麻痹症(Polio)引发的恐慌….. 朱自强 刘伟医生  7月18日,美国纽约州Rockland County发现一例小儿麻痹症病例(脊髓灰质炎),为近十年来美国首例。纽约州卫生厅的声明中表示,该病例为一成年人在出现低烧、颈部僵硬、背痛、腹痛2天后迅速出现双下肢瘫痪,他并没有接种过脊髓灰质炎且无近期出国旅游史。紧接着,在纽约上州的几个郡的污水内检测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这传染病肆虐的今天,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是在人与人之间或通过受污染的水传播。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约25%的病人会表现为流感样症状,1-5%病人会表现为脑膜炎,而0.05%-0.5%则会由于病毒感染脊髓而导致瘫痪。尽管绝大部分人感染后没有症状,但是仍然能够传播病毒。有研究发现,倘若发现一例由于由于感染脊髓灰质炎而瘫痪的病例,则提示很可能社区中至少存在100人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无症状患者。这也是让CDC所担心的,纽约报道的这一例脊髓灰质炎病例,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虽然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但能借由接种疫苗来预防感染。1979年,脊髓灰质炎在美国被宣布消灭,这意味着该病毒在美国不再有常规传播。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儿童疫苗接种数据,大约92.7%的2岁儿童接种脊髓灰质炎。而纽约州Rockland County两岁以下儿童接种三剂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比例从2020年7月的67.0%下降至2022年8月的60.3% (有的区域甚至只有37.3%)。而这一例小儿麻痹症患者正是出现在疫苗接种率低下的该地区。 目前全球使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主要有两种,口服的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和注射的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 IPV)。 灭活的IPV疫苗是美国科学家Jonas Edward Salk于1952年研发的,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被杀死而不具有生物活性,但仍可在受种者体内引发免疫反应;而减毒活疫苗OPV则是由另一种是美国科学家Albert Sabin研发的,它所使用的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减毒株。 相对于IPV疫苗来说,口服的减毒活疫苗OPV由于接种方便(口服),而且生产成本便宜,以及拥有良好的免疫效果(活的疫苗病毒在人体内繁殖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力)而成为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的首选。中国也于1959年由当时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顾方舟等一大批前辈的努力而引进和推广了口服的OPV(糖丸)。 但是,由于OPV为活的病毒,它存在接种疫苗后反而发生医源性脊髓灰质炎的可能性。口服OPV疫苗中所含的减毒性病毒有可能再度转变为带有致病性的病毒,称之为疫苗衍生性脊髓灰质炎病毒(vaccine-derived

50岁以下人群中“难产”的第四针新冠加强针

50岁以下人群中“难产”的第四针新冠加强针 朱自强 刘伟医生  随着超级传染性强的新冠奥密克戎BA.5毒株占据主导地位,美国新冠感染数居高不下,住院人数也逐渐攀升。由于快速居家抗原检测的推广和无症状/轻症感染者的漏统计,实际上目前的新冠病例数字可能远远超过报道出来的。 美国疾控中心CDC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的符合条件接种第一个加强针的人群中已有48.3%的人接种了加强针。 来自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发表在Cell Reports Medicine上的一项最新研究[1]显示在接种加强针后三个月左右,所有年龄组中和抗体的滴度均下降了2.4-3.5倍,针对奥密克戎亚型BA.4/BA.5的中和能力下降了近2.5倍。 所以CDC从今年5月19日开始就建议在50岁以上人群或中重度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接种第二个加强针(第四针)。 但几个月过去了,为何CDC一直迟迟没有建议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接种第四针呢?尽管很多人对接种疫苗早已产生“疲劳”,但也有另一部分50岁以下的人则一直在等待属于他们想要接种的第四针新冠疫苗,他们一直在等着“另一只鞋子什么时候掉下来”。 目前美国流行的主要变异株已经演化为奥密克戎BA.5。大部分传染病专家认为,相比其他毒株,BA.5和BA.4逃脱疫苗保护或感染后所获得免疫力的能力更强。无论是打了三针还是四针,目前的新冠疫苗根本就无法预防感染,这已经不需要看科研论文,大家身边往往有所耳闻或有亲身经历。但加强针尚能预防重症,所以CDC早早地就建议50岁以上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接种第二个加强针。 然而疫苗接种和病毒变异这场竞赛的关键时刻下,针对BA.5的疫情模式,美国正在加紧推出针对奥密克戎BA.5的新型新冠疫苗计划。据新闻报道,美国政府已经与辉瑞公司签订了价值32亿美元约1.05亿剂针对奥密克隆的新冠疫苗,也从莫德纳公司购买了6600万剂奥密克隆的疫苗。 频繁的疫苗接种已经大大地降低了大家接种疫苗的热情,有研究显示愿意接种疫苗的人数随着加强针数量递增而呈逐渐下降趋势。比如符合条件接种第一个加强针的的人群中近50%的人接种了疫苗,而符合条件接种第二个加强针的人群中仅有30%的人接种了疫苗。所以早前CDC的会议中曾多次提到过,对于那些符合条件接种第二针加强针但尚在犹犹豫豫的人群中建议暂时不接种,因为今年秋冬天将会需要接种奥密克戎特异性疫苗。 而大家对于今年秋冬天即将到来的又一针新冠疫苗的接受程度和热情有多高则不得而知。 而对于50岁以下的人群中尚未建议接种第二个加强针的另外一个考虑则为新冠疫苗尤其是mRNA疫苗有在年轻人中可能引起罕见的心脏相关的副作用比如心肌炎有关等。 总之,50岁以下的普通人群中,目前尚并没有建议开始接种第二个加强针。 拜登政府寄希望于针对奥密克戎的新一代新冠疫苗,尽管未来难以预测,我们尚满怀希望,总是明天会更好!…. 朱自强医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New York Medical

猴痘/疫苗的一些相关信息

猴痘/疫苗的一些相关信息 朱自强 刘伟医生 Wellsure美国家庭医生 随着前几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Monkeypox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大家询问猴痘疫苗的情况明显增多。一些人以半开玩笑的语气,打趣到新冠疫苗尚未接种完,又有新的疫苗需要接种;另一些人则是认认真真地询问猴痘疫苗接种事宜。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7月26日的一次会议中更新了关于猴痘和疫苗的一些信息。  截止7月25日,全美国有3487病例,涉及到45个州,其中纽约州首当其冲,人数高居榜首990例,不仅如此,近期以来病例数呈直线上升。 目前病例特征为:年龄中位数为35岁;男性占99.1%;男男同性行为者占总病例数的98.4%。 猴痘的症状:最常见的为皮疹(99%)、乏力(70%)、发烧(64%)和淋巴结肿大(63%)。症状通常在接触后两周内出现,也可能在接触21天都不会出现症状。 猴痘的传播途径:可以从感染的动物传播到人或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往往为直接接触病毒携带者的皮疹或溃疡,或接触其衣服、被褥或使用过的其它物品。也可在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中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尽管任何人都可能感染猴痘,但是在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以及男男性行为者感染风险更大 诊断:通过取样检测方法任何病灶部位(建议每个病人取样三处以增加敏感性)。 疫苗:目前美国有两种猴痘疫苗:JYNNEOS和ACAM2000。目前除了很少部分高风险人群(比如处理检测猴痘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暴露前接种(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外,主要的接种方针为暴露后接种(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也就是接触猴痘病毒后接种疫苗防止疾病的策略。 目前CDC建议接触猴痘病毒后4天内尽快接种疫苗,以预防疾病; 若在接触后4-14天内接种疫苗,猴痘疫苗接种可减轻病情,但并不能预防疾病。 目前,由于猴痘疫苗JYNNEOS尚供不应求,以下人群建议接种: 已知和猴痘病患接触者:通过卫生局猴痘感染追踪调查系统、追踪、风险评估发现的; 假定和猴痘病患接触者:过去14天内性伙伴被诊断为猴痘者、或过去14天内曾经有过多人性行为中有确诊猴痘病例者。 总之,猴痘的传染性显然不能和新冠病毒同日而语,预防的途径除了疫苗、更重要的切断传播途径。 朱自强医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New

CDC最新研究发现“长期新冠Long COVID”之常见

CDC最新研究发现“长期新冠Long COVID”之常见 朱自强 刘伟医生 随着美国感染新冠病毒人数的进一步增多,康复的人数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感染新冠病毒急性期4周之后产生的各种持续性症状,往往统称为冠状病毒病长期综合症(Post-COVID-19 syndrome),又称COVID后综合征、或称“长期新冠”(Long COVID)。由于其不能通过一个简单的抽血或影像学检查就做出诊断,巨大的病人基数再加上不明的发病机理、模糊的临床表现、具有挑战性的临床治疗方案迫使给整个医学界都在进行不断地探索。 最近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MMWR)发表的一篇文章,就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期间,美国感染新冠病毒后存活人群中关于各种后遗症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该研究主要是通过全美电子病历系统回顾分析了美国50个州18岁以上的约6340万病例(其中新冠患者约35万人),感染新冠后出现的26种可能是长期新冠的一系列涉及到全身各个系统的症状,包括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梗、心肌炎/心肌病)、呼吸系统(急性肺栓塞、哮喘、呼吸道症状)、血液和血管(凝血和出血障碍、血栓性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肾衰、慢性肾病)、胃肠道和食管疾病、骨骼肌肉系统(肌肉疼痛、乏力、肌肉疾病)、神经系统(味觉和嗅觉异常、其它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系统(睡眠障碍、其它精神疾病、药物滥用、焦虑、情绪控制异常)、内分泌系统(I型糖尿病、II糖尿病)。 该研究分析了感染新冠和没有感染新冠的人群进行了比较,分析了30-365天内发生以上26种症状的比例,发现: 在18-64岁人群中,感染新冠后的人群中约35.4%经历了以上的各种症状,而未感染新冠的人群中仅有14.6%的比例经历了各种症状; 而在65岁以上人群中,感染新冠后的人群中约45.4%经历了以上的各种症状,而未感染新冠的人群中仅有18.5%的比例经历了各种症状。 也就是说,在18-64岁人群中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中,其中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的症状可能是由于感染新冠病毒后引起的;而65岁以上人群中的比例更高,其中每4个人中就有一人的症状可能是由于感染新冠病毒后引起的。 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感染新冠康复后,发生肺血栓(Pulmonary Embolism)的机率为对照组织的2.1倍(18-64岁组)和2.2倍(65岁以上组)。 当然,该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它只是一个分析病历的回顾性研究,而且也没有考虑到疫苗接种的情况等等 但是,这个研究给大家所带来的新的信息不容忽视,倘若感染过新冠,评估是否发生了新冠后遗症至关重要,尤其是65岁以上人群。如何去处理那些冠状病毒病长期综合症的症状往往需要包括家庭医生在内的多学科进行合作。

戒烟神药Chantix全面召回–戒烟,该何去何从?

戒烟神药Chantix全面召回–戒烟,该何去何从? 朱自强 刘伟医生 戒烟,很多时候不仅仅靠意志力就够,还需要药物的辅助。Chantix是尼古丁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可与尼古丁受体结合而有效缓解对尼古丁的渴求和戒断症状而帮助戒烟。Chantix自2006年经FDA批准以来,由于其有效性迅速占领了戒烟市场。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呕吐、恶心、口干、多梦、睡眠障碍、腹胀、便秘、食欲增加、头痛等。也有报道Chantix有可能导致精神紊乱性疾病,甚至有报道在抑郁症和精神分裂者中使用后有发生自杀或自我伤害的风险而使其经历过多次的起起落落。但这次Chantix却和癌症联系在了一起,以至于戒烟市场再也没有Chantix了。  辉瑞公司主动召回Chantix由于发现Chantix中含有超标的致癌杂质亚硝胺,辉瑞公司于2021年7月19日主动召回了12批CHANTIX片剂。 近年来,因含有致癌杂质亚硝胺而导致多家跨国制药厂商召回多种药品的情况屡见不鲜。此前由于存在亚硝胺致癌杂质,抗酸药Zantac受召回,降压药缬沙坦受召回,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缓释产品受到召回,这次轮到戒烟药Chantix。 其实亚硝胺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广泛存在于水和某些食物中,但是超过一定水平的亚硝胺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鉴于Chantix中亚硝胺含量超标,FDA近期针对Chantix也发布了声明,但目前为止FDA并没有召回Chantix,而是辉瑞公司自行召回旗下所有的Chantix产品。 由于辉瑞公司停止Chantix全球分销后,试图戒烟的人们开始面临着Chantix供应短缺的问题。而Chantix也于去年11月失去了主要专利保护权,为了缓解戒烟药物供应不足,FDA批准了仿制药伐尼克兰Varenicline (Generic Chantix)用于戒烟。但仿制药Varenicline也可能含有亚硝胺致癌杂质,但尚在FDA认为可以接受范围之内。 除了Chantix,还有哪些戒烟方法?除了Chantix,常用且有效的戒烟方法还包括尼古丁替代疗法和安非他酮缓释片Bupropion SR。 尼古丁是导致烟草制品成瘾的主要物质,吸烟者常常面临戒烟困难。尼古丁替代疗法/ NRT的药物属于非处方药(OTC),可通过药店柜台购买,在数周内慢慢降低身体摄入尼古丁的含量而协助戒烟。安非他酮为缓释片(Bupropion SR)属于抗抑郁药,1997年开始被用于戒烟。作为非尼古丁类戒烟药物,属于处方药物,应在戒烟前1周开始口服安非他酮片,疗程为7~12周。 戒烟,首先要确定戒烟的意愿。下定决心,需要坚定的毅力和身边人的配合,同时加以戒烟药物的辅助,便可大大提高戒烟的成功率。换一种方式享受生活,请将您兜里的火柴和打火机留给篝火和生日蜡烛….. 朱自强医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在New York Medical College/Brookdale University Hospital

三亿慢性乙肝患者—-您缺少筛查Hepatitis D

三亿慢性乙肝患者—-您缺少筛查Hepatitis D 朱自强 刘伟医生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9年全球约有3亿人患有慢性乙肝感染。乙肝患者可能同时有合并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也称Hepatitis Delta Virus)的感染。 丁型肝炎病毒依靠乙型肝炎病毒进行自身复制,也就是说丁型肝炎感染只发生在乙肝病人当中。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被认为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最严重形式,原因是它会加快肝脏相关死亡和肝细胞癌的发展。 2020年,一项发表在《国际肝病杂志》上的研究中提到,据估计,全球近5%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染有丁型肝炎病毒。但是由于筛查的不足,确切的发病率并不清楚。 丁型肝炎病毒的传染途径 和乙肝一样,丁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性生活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由于丁型肝炎病毒自身的特殊性,只有乙肝病人才可能会感染丁型肝炎,可分为共同感染co-infection或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 针对丁型肝炎,可能并无特殊的症状;但与乙肝病毒单一感染者相比,合并有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进展为更加严重的疾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有研究显示两者合并感染后5年内进展为肝硬化的几率30%,约10年左右就会进展为肝癌。 诊断和治疗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通过血液检查丁型肝炎病毒的抗体和RNA作出诊断。但是,目前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资源不足、认识不够等等原因并没有进行广泛的筛查丁型肝炎病毒感染。 目前市场上并没有FDA批准用于治疗丁型肝炎的有效药物。最新的研究显示,Bulevirtide作为一个新型的抗病毒药物在治疗丁型肝炎的二/三期临床试验中已经取得有效的抗病毒作用,已于2021年6月递交给FDA进行审批,有望成为首个治疗丁型肝炎药物的突破。 预防胜于治疗,但目前尚未有丁型肝炎的疫苗。 由于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仅发生在乙肝病人中,所以首先防止乙肝病毒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CDC一直以来都建议所有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都接种乙肝疫苗,去年最新的建议所有19-59岁的成年人以及具有某些危险因素的60岁以上人群也都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不仅可以预防乙肝,同时也是预防丁型肝炎感染。 此外,对于全球3亿乙肝患者,一个简单的血液测试可能会改变甚至颠覆您对自己病情的认识,也为不久的将来迎接新的疗法做好准备。

带状疱疹疫苗:19岁以上的特定人群就该接种

带状疱疹疫苗:19岁以上的特定人群就该接种 朱自强 刘伟医生 预防带状疱疹(Shingles)和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的关键是接种疫苗: 2006年FDA于批准了第一个带状疱疹疫苗Zostavax属于减毒活疫苗,当时建议在60岁以上人群中使用,但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为禁忌症; 2017年FDA批准的另一个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为重组疫苗,建议在免疫功能正常的50岁以上人群中使用。由于Shingrix较Zostavax相比有更好更持久的预防带状疱疹的作用,目前Zostavax已经淡出美国市场。 可带状疱疹不仅仅是老年人的疾病,年轻人也不少见,尤其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有研究发现免疫功能低下的年轻人中带状疱疹的发病率甚至较50岁以上人群更高[1]。 可之前的两种疫苗显然都没有将这一高风险人群纳入疫苗接种的规划之中。 2017年-2021年的4年间,美国免疫接种咨询委员会(ACIP)下属的一个带状疱疹工作小组分析了Shingrix疫苗在免疫功能不全人群中的多个研究的有效性、安全性的数据,在2021年10月20日的会议中一致建议在19岁以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Shingrix预防带状疱疹和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如何: Shingrix在50-69岁人群预防带状疱疹的效果高达97%,70岁以上人群中效果高达91%; Shingrix在50-69岁人群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高达91%,70岁以上人群中效果高达89%; Shingrix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预防带状疱疹的效果可达68-91%(根据影响免疫功能的情况而异)。 目前哪些人群建议接种Shingrix疫苗: 50岁以上成年人,建议接种两剂(相隔2-6个月)。 19岁以上由于疾病或某种治疗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建议接种两剂(相隔2-6个月,可缩短至间隔1-2个月)。 对于特殊人群的建议: 得过带状疱疹的人:即使得过带状疱疹还可能再次发病,所以建议接种。 从未出过水痘以及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从未感染过水痘或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是不会得带状疱疹的。但是由于水痘的强传染性,1980年前出生的美国人99%都感染过水痘[2],儿童和青少年接种过水痘疫苗的较那些感染过水痘的人得带状疱疹的几率相对较小。针对那些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倘若有水痘疫苗接种记录、病历记录感染过水痘或实验室抽血证实有水痘抗体的,则属于建议需要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人群;倘若未能有任何以上证据的,则建议按照ACIP进行水痘疫苗的接种。

高胆固醇血症–你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血脂数值的高低,还有……

高胆固醇血症–你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血脂数值的高低,还有…… 朱自强、刘伟医生 “三高”之一的高脂血症,往往是病人最为疑惑的慢性疾病之一: 有的病人血脂在完全正常范围,医生却开了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有的病人血脂高于正常值很多,医生反而说你不用吃药…….. 相对于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可以自行在家进行检测,高血脂的患者往往自身并无任何症状,通常是在进行血液检测时被发现的。 到底什么情况才需要服用降脂药,病人往往很疑惑,同时又听闻他汀类药物的诸多副作用,所以很多病人对于服用降胆固醇药物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完全自行决定停药。 血脂是人体血浆内所含脂质的总称,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而胆固醇是斑块的主要成分,所以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进一步发展引发心肌梗死、脑中风等,是老年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胆固醇的患者是否需要降脂药往往并不是只根据具体的胆固醇数值而定,它背后有一个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分数(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的风险评估机制来指导医生是否建议降胆固醇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任何类型的的冠心病,包括心梗、急性冠脉综合症,心绞痛 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外周血管疾病 主动脉瘤 所有的动脉粥样病变 降胆固醇治疗的四类获益人群: ASCVD患者 LDL大于190mg/dL

新冠疫苗第四针 — 目前哪些人需要接种?

新冠疫苗第四针 — 目前哪些人需要接种? 朱自强 刘伟医生 Wellsure美国家庭医生 目前为止,已经明确,接种新冠疫苗(哪怕是接种了三针)并不能完全避免感染新冠病毒,也不可能提供永久的免疫力。随着疫情的发展,很多人早已希望了解自己是否应该接种第四针的新冠疫苗。目前对于普通大众并不建议接种第四剂。但有一个特殊的人群中则建议接种第四针 — 约占全美国人口3%的中重度免疫功能缺陷的人群,他/她们的特殊性在于: 感染新冠以及发展为重症的机率更高; 初次接种后可能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保护性逐渐下降。 哪些人群为中重度免疫缺陷? 实体肿瘤或血液系统肿瘤目前正在接受治疗者; 实体器官移植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接受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也叫CAR T-细胞疗法或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移植两年内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中重度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者(比如DiGeorge、或Wiskott-Aldrich Dyndrome); 晚期或未接受治疗的HIV感染者;

CDC建议延长两针mRNA新冠疫苗接种时间的建议及依据

CDC建议延长两针mRNA新冠疫苗接种时间的建议及依据 朱自强 刘伟医生  目前美国已经接种超过5亿剂的mRNA疫苗,FDA早已在2021年8月23日和2022年1月31日分别正式批准了辉瑞Pfizer公司的(Comirnaty)和莫德纳Moderna的(Spikevax)的新冠疫苗。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冠疫苗在现实世界中无论是降低新冠的住院率还是死亡率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尚有约20%的人群目前为止还没有接种过任何一种新冠疫苗。究其原因,很多人担心其副作用,包括之前报道接种mRNA新冠疫苗后可能增加心肌炎的发病(尤其在青少年中),一般在接种第二针后多见,可表现为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绝大部分病人经过治疗后恢复良好。最近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接种了1970万剂mRNA新冠疫苗的病人中共报道了297例心肌炎(其中69.7%发生在接种第二针后,76.8%发生于男性中)。无论是接种的Pfizer还是Moderna疫苗,两针间隔30之内发生心肌炎的几率更高些。各种最新研究均发现,推迟接种第二针mRNA新冠疫苗可显著降低心肌炎的发生率。同时,发表在各种权威医学杂志上的多项研究[1,2,3]也显示,与之前接种第一、二针mRNA疫苗间隔3-4周相比,延长第一、二针接种时间至6-14周显著增加了针对B细胞和T细胞的免疫反应,而且中和抗体滴度也更高。 鉴于以上安全性、有效性的数据,CDC于2月24日更新了接种第一、二针mRNA新冠疫苗时间间隔。目前建议接种Pfizer新冠疫苗后,其第二针可推迟至3-8周接种;而接种Moderna新冠疫苗后,第二针可推迟至4-8周。在12-64岁之间人群(特别是12-39岁之间男性),将第二针mRNA疫苗推迟至8周可能会有更多地受益。 但是,对于以下人群,还是应该继续推行3周(Pfizer)或4周(Moderna)的接种间隔时间: 接种第一剂疫苗后不能产生充分免疫反应者:比如中重度免疫缺陷的患者; 感染新冠后发展为重症风险较高的患者:比如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当地感染率很高需要机体快速产生保护性时; 5-11岁的儿童。 参考文献 1. Payne R et al, Immunogenicity of standard and extended dosing intervals